师:是的,作者写这一自然段时先简单写了各色各样的人对伯父的爱戴,再重点写了作者对伯父的爱戴。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写法吗? (学生交流略) 师:这种写法叫场面描写。 出示课件:伯父去世了,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,许多人都来追悼他,向他致敬,有的甚至失声痛哭。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,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。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,有学生,各色各样的人都有。(全景描述:面)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,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?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,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,听不到他的声音了,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,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。(重点描述:点) 师:如果是你在这样的场景里,你心情怎样?(生答、朗读略) 接下来,学生找出教师先出示场面描写段落里的"面点""点面""点面点";最后指导用学到的场面描写方法练习写教室或者学校、超市、广场等的场面。 从课堂实录来看,阅读课已经变成了写作课,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,然后在写作实践中加以运用。那么,为了不使阅读课变味,阅读教学就不能讲解课文的写作技巧了吗?当然不是这样,阅读课依然可以讲解写作技巧,但其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种技巧,而是要帮助学生更深入、准确地理解课文,其最终指向是阅读而非写作。正如严华银老师所说"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,其内容都必须涉及语言、构思、结构、表达方式、写作技巧等。在阅读教学中,这些形式方面的‘部件'是剖解文章内容'密码'的依凭,分析揣摩它们,旨在实现对文章主旨的准确把握。"[11]比如,课文在描写人们前来吊唁鲁迅的场面时,运用了全景描写的方法,我们应该借此引导学生体会鲁迅的影响之广,人民群众对他的爱戴之深,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。 以写作为本位的语文教学观使阅读丧失了独立地位,带来了一系列问题,因此我们不能把它奉为圭臬;但是这种教学观对于写作而言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,我们也不能彻底打破它。我们对它的态度应该是,既要看到阅读与写作的联系,又要看到阅读与写作的相对独立性,把阅读从写作的阴影下解放出来。 |